学校主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js娱乐场推荐网站 >> 团学工作 >>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转】川农学子三下乡:追忆红色历史 感受彝区变化

点击数: 2022-09-27 15:06:24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19日电(通讯员梁伟)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也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深处,进村寨、察实情、听心声,与当地干部群众围坐在火塘边商讨脱贫之策。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凉山人民的艰苦努力,凉山州如期摆脱绝对贫困,昂首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如今的大凉山,一幅美好生活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7月12-20日,四川农业大学实践组跟随习总书记的步伐来到大凉山,追忆红色历史,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情况,感受乡村振兴给彝区带来的发展变化。通过实地调研,大家深化了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理解,强化了服务乡村的使命与担当。

寻访红色地标追忆红色历史

凉山州拥有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蕴含的红色基因滋养着一代代凉山人艰苦奋斗,在贫瘠的土地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大凉山进入冕宁地界。红军将领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书写下彪炳史册的红军长征光辉诗篇——“彝海结盟”。红军在小叶丹的带领下穿过彝区,并成功强渡大渡河,为实现长征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87年后的今天,曾经的结盟地已经建成4A级旅游景区——彝海结盟遗址,遗址内有彝海结盟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馆、彝海结盟新寨等景点。

怀着对红色历史的敬仰,实践组来到彝海结盟纪念馆。馆内保存着不少珍贵文物,如大刀、党旗、草鞋、步枪等,每一件文物都让我们对“彝海结盟”的那段故事肃然起敬。一件件展品向我们讲述着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深刻感悟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彝海结盟”的民族深情。



图为实践组成员在彝海结盟纪念馆留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伟供图

艰苦卓绝、玉汝于成,民族团结、所向披靡。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深深融入大凉山这片土地,成为凉山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彝海结盟”的革命火种,更是淬炼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如今,绝对贫困已远去,乡村振兴正在大力推进。只见彝海结盟新寨,一条条通达家门的道路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一幢幢彝寨新居错落有致,黑红黄三色的点缀将村庄的质朴之美和彝风彝韵凸显得淋漓尽致。这是当地融合红色旅游资源,促进产业交融引领的结果。

走进脱贫农家感受彝区巨变

乡村振兴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此,凉山州各级政府紧跟党中央的步伐,细致研究、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实践组在西昌市海南乡了解到,若干年前,海南乡是邛海边的一个落后小渔村,交通不便,生产落后,村里到处破破烂烂,村民没事就扎堆聊天。可如今,该村各类基础设施健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欣喜地说,这少不了党和政府强有力领导,也离不开广大村民的共同参与。

海南乡是脱贫攻坚先进乡,为实施乡村振兴,当地政府做了许多努力,如绿色产业提供减免税费的政策支持,为群众提供先进种植技术,由政府出资兴建乡小学解决上学难问题等。实践组调研中还发现,该乡许多村都修建了健身广场,添置了多种健身器材。晚饭过后,村民们来到广场或跳达体舞,或闲聊拉家常,其乐融融。医疗站设在村口,村民出门可就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实践组在海南乡采访到一名村民,她叫唐德琼,59岁,曾经住在邛海边上,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2013年,当地组织群众就地搬迁,她住进了政府新修的安置房。搬迁后,她将多余的房间做成客栈,还在地里种植玉米、葡萄等经济作物,办起了“农家乐”,家庭收入几年就翻了数倍。如今,她家购买了小汽车、电视、冰箱、空调等,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据唐德琼介绍,当地很多村民和她一样,都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图为实践组成员探访唐德琼阿姨家客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梁伟供图

通过调研,实践组一致感到,只有像海南乡这样深入民众,为百姓办实事,才能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产业发展

凉山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因地制宜,以旅游业为核心构建多元产业链,大力引导发展乡村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产业。

凉山州州府西昌市,拥有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1个、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4A景区3个、3A景区9个、乡村旅游景点18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资料显示,2021年西昌市接待游客1973.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0.25亿元,同比增长14.35%,从而成为当年四川唯一入围的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

实践组调研的海南乡位于邛海南岸,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村民们扩宽思路,将政府出资修建的住房打造为民宿,成立了海南古城度假村。实践组还了解到,海南乡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指导村民培育种植优质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产品畅销国内外。

田间地头看变化、进村入户听民声,通过深入调研,实践组对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农村的了解、对“三农”工作的情感。调研期间,实践组成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出发展电商、直播带货、拓宽销路等建议,受到当地农户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赞赏。



图为实践组成员在田间地头查看玉米生长状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梁伟供图

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尽管乡村发展有了不小起色,但乡村振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调研过程中也实践组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某些地方政策落实有打折扣现象,没有到点到户精准到位,村委会与基层村民联系不紧密等。

实践组所调研的一户村民,夫妻俩均已到了八旬高龄,没有收入来源,仅靠政府每月200元养老金维持生活。他们每天午饭只煮二两米,吃自家种的蔬菜,也经常靠咸菜下饭,日子过得不尽如人意。这位村民说:“感念党让我们住上大房子,更希望政府能在生活上给予帮助。”除此之外,一些农村时常出现停水停电现象,给村民生活造成不便,基础设施也有待改进。



图为实践组成员与采访对象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梁伟供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历史宏愿的重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需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全社会参与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向共同富裕迈进。

一审编辑 张鑫杰